首爾遊後感漢語的傳承

八月中,自由行到首爾,為今次出行,做了資料捜集。從韓國的歷史背景,地理氣候,地鐵交通,飲食文化,作了簡單的了解。 首爾,曾經稱漢城,更遠古的名字是漢陽府。 有一道河流貫穿首爾市,那就是漢江。 漢江起源從東面的太白山,自東流向西。 首爾的地鐵網絡錯縱複雜,每條路線以顏色和號碼標記。諳繁體漢語的遊客,比起會英語的遊客不會走失。 入到地鐵月台上,抬頭一看,必會見到缐路終點站的名稱,來確定上對了月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遊客的角度看,每個地鐵站都標示著三種語言。 第一種是韓語方塊字的訓文正音,第二種是似英語卻無英語意思的拼音字,第三種是繁體漢字。  作為漢族的後人,很樂於見到繁體漢字。  可是,韓民族何以用英文字母拼音呢?那堆拼音字是給誰看? 我第二天去參觀景褔宮。 我到達時剛好 1:20 pm., 趕得及觀看守衛隊換班。他們是穿著鮮艷的古代朝鮮官服,戴著官帽,手持著武器和旗杆。那天是大酷熱天,我彷彿回到古代中原,看到古代漢侍衞換班的情景。  景福宮是古舊的韓國王宮,曾在日治時遭受破壞,後來又修葺。 今日,古宮大勢已去,卻不失莊嚴。從入宮門,通到昔日的勤政殿,要經過幾度門和長石廊。  宮中的建築無疑是漢族的建築,從屋頂簷上向左右伸延的是門當。那石階通上勤政殿是花剛岩石階梯,這跟中原皇宮的白玉階梯大異其趣。 整座景福宮都是鬆上怡神的綠色和點綴著紅色。 最令我留下難忘印象的是養玉齋。古朝鮮王的漢語有深意。在齋前,有四句優雅的漢語對聯。 我在齋前,脫下鞋子,換了拖鞋。當下,被齋內的書卷氣吸引。原來,養玉齋是古朝鮮王御用的書齋。牆璧書架上盡是文獻史書籍。  還有用優雅沈實不易被蟲蛀的胡桃木,做成的書桌和椅子。書齋後是小叢林,齋中畫出一道似閏房門的空牆,讓清風自叢林飄至書齋。  齋外的氣溫高達攝氏 34 度,齋內卻微風吹拂。我隨意地檢起一本(再版)的史書。赫然見到古文言文的漢語記載。  另外,我又檢起一本(再版)的東醫寶鑑,都是古文言文的漢語醫學名詞和解釋。  那麽,養玉齋其中之玉字,當是指書中自有顔如玉之玉。 古朝鮮王有深厚的漢語根基,難怪能創造訓文正音,以傳繹漢語,讓漢語音延續下去。 古代韓國行中原科舉制度,以選賢能。  官方函件是漢語古文言文。古漢語的語音在韓國傳承下來,唯真正的漢語語文在全球步向煙沒。  今日,首爾地鐵月台上的英文字母拼音,都是盡所能把漢語拼音。  古朝鮮王英明,難度早對漢語的傳承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