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潮州菜中的打冷

潮州菜中的「打冷」比喻作庶民菜。 打冷普遍以冷的熟海鮮作招徠。 時令的海產包羅萬有,上價的有凍花蟹。  打冷的配角有魚丸、墨丸和牛丸。熟肉中有各式的鹵水肉類,如鹵水鵝肉、鵝雜中的鵝腸、鵝掌翼、鵝心、鵝肝等;鹵水豬腩肉、豬雜中的豬大腸、豬耳朵等。 「冷」字在潮州話是指「人」。為何打「人」,連潮州人都不明所以。 潮州家庭很少去「打冷」,因為食物太家常,幾乎天天也在吃。 反而,非潮州人就經常要去打「人」。昔日打冷的都是在大排擋,直到香港食環處要求大排檔入室。 在香港的西環和九龍的旺角,有不少的潮州打冷的好去處。 在九龍的尖沙咀,有不少潮州菜中的「達官貴人」菜式,諸如紅燒潮州翅、灼嚮螺盞、寸金紹菜卷等。 九龍城,過去有不少潮州家庭聚居。老一輩的潮州人,仍然留守九龍城。在九龍城的潮州菜館,相對尖沙咀是比較上的家常。  經典菜色如鹵水鵝肉、紅燒魚翅、香煎鲳魚片、凍魚、護國菜的太極素菜羮等以響知音。 中國人家庭愛在茶餘飯後彼此聯繫,家常菜是維繫兩代人的窩心菜。

獨具風格的潮陽甜湯系列之「薑薯綠豆爽」

每個家庭的組成,是由幾何計的個人家庭彼此融合。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由多個民族,源起數千年前,不斷的融合演變。 同一族人,由於身處於不同的地區,飲食風俗多少有參差。 家庭中基要份子的夫妻,各自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從父家帶來私家食譜。 在夫妻間不斷磨合的歲月中,彼此又譜出別具風格的菜式,代代傳承,成為民族菜。 潮州民族菜式以一道新春潮汕甜湯 – 薑薯綠豆爽為例子。  薑薯在春節當造,產於潮陽。 潮陽位處潮汕海濱區。  潮陽人喜於新春期間,把薑薯製成清甜湯,以之款待來賓。吃薑薯多在喜慶日子,寓意美滿幸福。 薑薯可以配上紅棗或去衣綠豆,調加冰糖成甜湯。  潮汕人的甜湯就是湯中加甜。  每逢春節、喜慶節日、新袍入門、接待貴客等;好客的潮陽人必奉上一道薑薯甜湯。  一碗潮陽人家的薑薯綠豆爽,維繫著同鄉的感情。 在古籍上,姜字通薑字。  故此,姜薯即薑薯。薑薯在外觀上跟新鮮淮山藥有三分相似,外皮下也有黏液。簡易處理薑薯的方法,把薑薯略洗去泥,刨去外皮。由於手觸之處有黏滑感;建議以少許粗的食鹽灑在手指上,拿起薑薯,把其切成薄片。 薑薯除作甜湯外,又可以切成粒加入糕點中,或製作菜式。薑薯主要的營養,提供膠質,潤滑骨骼與骨骼的交接處。薑薯的澱粉質,提供熱量。 澱粉質又是健康細胞組成的重要份子。 把薑薯薄片加進煮成的甜湯鍋內,滾幾滾至捲起,便可撈起來吃。煮過的薑薯啖啖脆滑兼清甜。 吃薑薯的習俗源出潮陽,不限於潮陽人。  在廣大的潮汕區: 諸如潮安、饒平、澄海、揭陽區住的潮汕人,偶有所聞,未必都吃過。 至於一般潮州人耳熟能詳之綠豆爽甜湯,大部份的潮州人都吃過。 綠豆爽的製作方法,看似簡單卻不易。首先把適量的去衣綠豆,隔夜浸軟。 把浸泡後的去衣綠豆,加入凍水中。 應各人的口味,以大火煲十分鐘左右。 過火,太過軟爛。 不夠火,又太硬。 火候剛好,囗感爽脆。趁其熱,混入冰糖,攪拌至冰糖融和。 獨具潮陽風格的薑薯綠豆爽甜湯,把薑薯配上綠豆爽,頗考功夫。  筆者有幸「作為」潮陽人家的上賓, 品嚐到非一般的潮汕民族的甜湯,嘆為觀止。

一物治一物,橙皮治甚麽 ?

橙色,是彩虹顔色系中的一種顏色,命名起於公元 1542  年。 橙,相信不少人都吃過。 橙是一種水果,橙肉香甜多汁,不容置疑。 橙含豐富維生素 「C」及「A」,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  橙對於保護人體的免疫力、皮膚組織細胞的健康、治療關節炎,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維護心臓健康、預防腎石腎炎、健康視力,都發揮正面的保護作用。 橙這種水果,在很多地區都有栽種。 橙樹的家鄉是熱帶和亞熱帶。 橙樹是常綠樹。  最早期出現在東南亞,大約在主前 4000 年。  隨著貿易和人的遷徙,橙的種子傳至北非。 在羅馬帝國期間,傳遍南歐洲。  在中世紀時,由西班牙的探險者把種子帶去美洲。 橙的全球性貿易始於 19 世紀,而橙汁的貿易則始於 1940 年。 今日,最大的生產國是美國的彿羅利達州。第二的生產國是中國,第三是墨西哥,第四是土耳其,第五是印度,第六是巴西,第七是伊朗,第八是西班牙,第九是意大利。 橙汁是橙生產加工業的主要收入。 橙汁的出口國以美國和巴西為主。 橙汁一般是以結冰狀運出口,以減省運輸和儲存的成本。 橙汁,不要少看這種水果的含糖量,一杯 10 安士的橙汁相當於超過兩個的橙。  高血糖患者,要慎吃,千萬不要過量飲橙汁。 橙汁,還有天然的鬆肉功能,軟化諸如肉類的蛋白質。 只以橙汁按摩生的肉類,再儲放雪櫃過夜,肉質必鬆軟香滑。例如牛扒、豬扒、豬排骨,都可以橙汁醃過夜。 橙肉則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助吸收食物的營養,排走身體的毒素。 腎病患者,吃橙有禁忌。 橙含豐富鑛物質鉀。 腎病患者,不能吃含鉀高的食物。 橙皮治甚麼? 橙皮可以吃,但必定要選有機的品種。 若果你的花園,自己用有機的肥料栽種的橙,就吃得安心了。橙皮跟肉中間的白色肉,也含維生素「A,C,B5,B6」, 和鈣質。 橙的外皮,不要丟掉。 橙的外皮可以刨下,切幼絲加入烹飪中,令食物帶出飄香的橙味,增加菜餙的味覺。 橙的外皮,加入清水中,儲存數月,是天然極䶨性的清潔劑,可以清潔地氈上的污垢。 橙皮可以散落在菜園中作為防水劑。 把橙皮切碎絲,曬乾後,放入紗布袋中,成為飄橙香味的香囊,有驅蚊蟲的作用。 橙色是時裝設計師愛運用的顔色,給人一種歡樂陽光的氣息。              

鍛鍊身體抗過敏

從冬季進入春季,乍暖還寒。 有日氣壓低,氣温上升至攝氏 20 度以上。 隔天,氣壓高,氣温下降至攝氏 12 度。 這種轉季情況,每年都遇到,不足為怪。 可是,對年長缺乏運動的過敏族,就是考驗。 過敏族有一個共通的弱點,遇寒遇焗,呼吸道都受阻。 春天花開季節,花粉成團飛,是一個很浪漫的景象。過敏族對此景象敬而遠之,花粉被風雨吹散成微塵,直逼人體的呼吸道。 呼吸道受阻,令人透不過氣來外,引起鼻水和痕癢。 人的臉部器官是打通的。鼻子遇襲,喉嚨不適,眼睛眼腔下亦引致發炎。 化學用品,諸如潤膚染髪劑中的化學用料,對過敏族,都是利刃。  家居清潔用品、空氣清新劑,油漆、臭皮革常混有化學劑,過敏族都避之則吉。 過敏族如何生存? 空氣清新、環境清潔無塵、排除化學原料、遠離花圃、隔絕油污煙霧,是過敏族的空間。 有無藥方治癒過敏族?  基本上是沒有。  過敏族除了特別注意自身的弱點外,要藉鍛鍊來加強自身的免疫力。  過敏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現象。 當遇到過敏的情況,第一時間就是清除引起過敏的源頭。 若果是流鼻水,就用海鹽混過瀘水噴鼻孔。 鹽水有潔淨消炎的作用,微塵隨鼻水流出,令呼吸道通暢。  平日,用冷水清洗鼻孔,吸入冷水,再噴出。  冷水防鼻膜腫脹,加強鍛練鼻膜適應驟降的冷空氣。 按摩兩邊的鼻翼,從上到下來回數十次,增進鼻孔內血液循環,打通鼻塞。 亦可以食指橫向按摩雙鼻孔,從右至左,從左至右,來回數十下。若果眼腔下有跳動或腫脹,也可在此處微微按摩百次。 一般酸性體質的人,比䶨性體質的人,更容易有過敏現象。 酸性體質的人有甚麼特點?  酸性體質的人,多有皮膚敏感,呼吸道敏感,對某類的食物如海鮮或果仁敏感,骨關節發炎疼痛,臉部長瘡,喉嚨容易發炎,大腸不通,大便臭,有口氣,外形肥胖,晚間失眠,火氣大。 過敏是新陳代謝弱的表現,是反射免疫系統低下。 可藉鍛鍊加強體質,換言之,是轉換身體的體質。  從弱至強,從酸性體質至䶨性體質。  可以從兩方面入手,減少吃引起酸性體質的食物,增加吃換化成䶨性體質的食物。 䶨性食物包括四季供應的彩色蔬菜、水果、種子及海藻類。  第二,就是運動鍛錬,急步行和緩步跑都可以。 有一圈人常乘飛機出外公幹或旅遊,飛機艙內有隱形高度幅射。 幅射是極度酸性的。又因為時差的關係, 令這圈人睡眠不足,誘發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是身體過敏的主因。 人體比作一個大的化學箱,每個器官都息息相關,又有各自的化學公式。  四季的蔬菜、水果、種子、海藻,是上天為人類預備的䶨性營養供給。  當䶨性營養,從口進入,經過消化道,就被人體化學箱轉化成能量。 運動則加强血氣的流通。 對身體無益處的酸性癈物,就附著䶨性的癈物排出體外。 平衡的食物,是指酸性食物不能多過䶨性食物。 偏食酸性的食物,導至新陳代謝系統出錯,引發免疫力低下。              

趣遊九龍城

九龍城主要街道排列整齊 , 形成在清末時 。 清末衙門隨歷史消失 , 化作今日的寨城公園。 寨城公園保留翻新了一座古建築物,此乃清末衙門。 古衙門門檻頂上刻有 “ALMSHOUSE” 字樣。 衙門不再運作,一度改為護老院和孤兒院。 寨城公園跟賈炳達公園為鄰,又在賈炳達公園內。 寨城公園有數處入口,東門從東正道近東頭村道進入,南門從賈炳達道近打鼓嶺道進入,北門從東頭村道進入。 從東正道進入 ,直行最快捷到達 “ALMSHOUSE” 。東正道入口處,向右轉就是寨城公園的公廁。 離開寨城公園時,向南門方向,就不要忘記拍下考古出土的寨城南門石門。寨城的名字得以平反,全憑這塊出土的巨花岡石。寨城公園設立導賞遊,向遊人介紹寨城的歷史,出土的文物,及各處景點的今昔。全程約 45 分鐘。 從寨城南門往賈炳達道走去,過馬路。 當你面向公園時,打鼓嶺道在你的右邊,即你的東面。城南道在你的左邊,即你的西面。 九龍城主要街道從東面的啟德道起,向西至聯合道,縱的共有十條街道。從北面的賈炳達道起,向南至太子道,橫的共有三條街道。 唯一條街道橫過那十條街道的,就是衙前圍道。若你想容易記得這條街道的名稱,就是衙門前圍繞的道。 九龍城是一個古城,每條道路都有典故。而這城歷經百載,依然是民生旺段。輕鬆地行一行,不出一小時可行完。 自寨城南門離開,抵達賈炳達道,然後過馬路。此處位於城南道和打鼓嶺道中間的賈炳達道段。 趣遊九龍城,覓特式小食: 有一間不大起眼的中式餅食舖。此處,專售地道的小吃,個別有包裝。包括白糖糕、黃糖糕、鷄仔餅、砵仔糕、潮州粉果、芝麻糖、花生糖、西樵大餅等林林總總。 打鼓嶺道,衙前圍道至賈炳達道段: 1)茗茶莊, 自行選購中國茶葉。 2)牛肉館 – 牛肉餡餅。 3)泰國菜館,好食抵食。 城南道, 衙前圍道至賈炳達道段: 1)貴嶼和記隆餅家。老字號專售潮州結婚禮餅、月餅、潮州芝麻花生糖等。 2)小泰國街,物產雜貨批發、甜品如杧果糯米飯、椰子油、椰青盒裝水、泰國小食。 城南道,太子道至衙前圍道段: 1)中外甜品糖水店林立。 2)泰國菜館林立。 衙前圍道近龍岡道 1)鷄蛋仔 2)半熟蛋糕專門店 3)涼茶舖 龍崗道,太子道至衙前圍道段: 1)平價雜貨店。 2)清真牛肉館 – 牛肉餡餅汁多好食。 3)中式糖水店 4)   Read More …

飛越時空的華夏小吃

漢族是外族對華夏族的通稱。  華夏族在遠古時期,是散播在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遊牧部落。 華夏族相傳為炎黃兩部落融合的炎黃子孫。 華夏族後來發展成農耕社會。 夏指的是夏朝代, 其時文字尚未正式出現。  關於夏朝的歷史,傳承經口耳相傳。  華是形容夏族人耀目的服裝。  夏族人的後裔被後世泛稱作「華人」。 華人遷徏遍佈全球多個城市和鄉間,繁衍後代。  在起居飲食方面,仍然保存華人的特式。  有華人聚居處,不難覓得華夏小吃。 華夏族經年累月,泡製的名點小吃,為人津津樂道。  有以種子、榖物、蔬菜等為基本的材料。  小吃雖然是街頭小食品,但小吃一般都出得廳堂,又上得大酒樓。  流傳至廣的華人名點小吃,在於老少咸宜,健康養生。 以種子為基本材料的,有以黃豆泡製的豆腐花和豆漿,是華人早餐的理想食品。  甜品中有以芝麻製的芝麻糊、芝麻餅、芝麻餡的湯圓等。  有以花生製的花生糖、花生穌、南乳花生等。  有以合桃製的合桃糊、合桃酥、合桃蛋糕。 以各種果仁製成的小吃,不勝枚舉。 以穀物為基本材料的,有以大米泡製的銀針粉、別名老鼠粉或老鼠粄。  銀針粉可以搭配芽菜和肉絲,炒或放肉湯。 棵條在南方稱作河粉,是用大米為原材料,可以放湯,又可以炒食。  大米除了煲成米飯外,又可以熬成粥品。  粥在南北各方,有不同程度的軟糯感。  在南方,有以小麥泡製的餛飩麵,麵可以混合蛋製成,放在以大地魚和蝦殻煲的上湯。 在北方則有手拉麵,刀削麵等。  麵食可以用醬油拌麵或配合各種地區盛產的蔬菜、海鮮、肉類等。  小麥還可以製成各款的飽點。  在北方,有饅頭、銀絲卷; 在南方,有小籠飽、菜肉飽、义燒飽、鷄飽仔等。  華人居住的城市,必有春卷,就是外國人稱為 “SPRING ROLLS”。  春卷自古稱為春餅,是華人在春節的祭品和食品。 春卷皮又叫潤餅皮,是用高筋麵粉製成的。 以蔬菜為基本材料的,至為精彩。其中有以白蘿蔔製成的菜頭棵,別名蘿蔔糕。 蘿蔔糕是華人春節必食的糕品。  此糕點不單可以蒸,又可以把蒸過的蘿蔔糕,加「XO」醬辣炒。  又有以韮菜作為餡料的韮菜棵、韮菜餃子等。  以芋頭做的小吃,則有芋絲糕、芋絲春卷、芋泥、芋頭飯等。  各樣時令的蔬菜,泡製成的美點,均滋味無窮。 華人圈中的小吃,如數家珍, 品種繁多。  踏破鐡鞋無覓處,華夏族的名點小吃,輾轉從街頭巷尾中,隨華人遠涉重洋。            

首爾遊後感漢語的傳承

八月中,自由行到首爾,為今次出行,做了資料捜集。從韓國的歷史背景,地理氣候,地鐵交通,飲食文化,作了簡單的了解。 首爾,曾經稱漢城,更遠古的名字是漢陽府。 有一道河流貫穿首爾市,那就是漢江。 漢江起源從東面的太白山,自東流向西。 首爾的地鐵網絡錯縱複雜,每條路線以顏色和號碼標記。諳繁體漢語的遊客,比起會英語的遊客不會走失。 入到地鐵月台上,抬頭一看,必會見到缐路終點站的名稱,來確定上對了月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遊客的角度看,每個地鐵站都標示著三種語言。 第一種是韓語方塊字的訓文正音,第二種是似英語卻無英語意思的拼音字,第三種是繁體漢字。  作為漢族的後人,很樂於見到繁體漢字。  可是,韓民族何以用英文字母拼音呢?那堆拼音字是給誰看? 我第二天去參觀景褔宮。 我到達時剛好 1:20 pm., 趕得及觀看守衛隊換班。他們是穿著鮮艷的古代朝鮮官服,戴著官帽,手持著武器和旗杆。那天是大酷熱天,我彷彿回到古代中原,看到古代漢侍衞換班的情景。  景福宮是古舊的韓國王宮,曾在日治時遭受破壞,後來又修葺。 今日,古宮大勢已去,卻不失莊嚴。從入宮門,通到昔日的勤政殿,要經過幾度門和長石廊。  宮中的建築無疑是漢族的建築,從屋頂簷上向左右伸延的是門當。那石階通上勤政殿是花剛岩石階梯,這跟中原皇宮的白玉階梯大異其趣。 整座景福宮都是鬆上怡神的綠色和點綴著紅色。 最令我留下難忘印象的是養玉齋。古朝鮮王的漢語有深意。在齋前,有四句優雅的漢語對聯。 我在齋前,脫下鞋子,換了拖鞋。當下,被齋內的書卷氣吸引。原來,養玉齋是古朝鮮王御用的書齋。牆璧書架上盡是文獻史書籍。  還有用優雅沈實不易被蟲蛀的胡桃木,做成的書桌和椅子。書齋後是小叢林,齋中畫出一道似閏房門的空牆,讓清風自叢林飄至書齋。  齋外的氣溫高達攝氏 34 度,齋內卻微風吹拂。我隨意地檢起一本(再版)的史書。赫然見到古文言文的漢語記載。  另外,我又檢起一本(再版)的東醫寶鑑,都是古文言文的漢語醫學名詞和解釋。  那麽,養玉齋其中之玉字,當是指書中自有顔如玉之玉。 古朝鮮王有深厚的漢語根基,難怪能創造訓文正音,以傳繹漢語,讓漢語音延續下去。 古代韓國行中原科舉制度,以選賢能。  官方函件是漢語古文言文。古漢語的語音在韓國傳承下來,唯真正的漢語語文在全球步向煙沒。  今日,首爾地鐵月台上的英文字母拼音,都是盡所能把漢語拼音。  古朝鮮王英明,難度早對漢語的傳承有先見之明?                

漢方鮮人蔘童子鷄湯健脾益元氣

中韓同步播出的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落畫了,當中一幕,仍在中韓各地廻響。  其中「尹中尉」女醫生,在感染疫症後,身體初愈。 她要求吃蔘鷄湯。  劇中兩位男軍人「劉大尉」和「徐上士」分別為其紅顏知己「姜醫生」和「尹中尉」親自下廚。  他們奉上「温暖牌」蔘鷄湯給心上人,表現體貼入微。  鮮人蔘是凊涼的食材,滋補病後初愈的人。體虛的人宜吃鮮蔘鷄湯,調和血氣,促進血液循環。 在末伏(八月中旬),我來到首爾,品嚐正宗的鮮人蔘童子鷄湯。 剛端上枱來的香氣四溢的鷄湯,令本人簡直垂涎三尺。 而佐食的有人蔘酒、鮮青椒、鮮洋䓤、泡菜等。 首爾風味難忘,不禁連吃了兩天蔘鷄湯,仍在回味。 韓風的蔘鷄湯,是根據漢方的食譜,以下是填在童子鷄內的材料:  1 條韓國鮮人蔘連鬚根 圓糯米少量 大紅棗 2 粒 栗子 2 粒 大蒜數顆 薑數片 青蔥數條 鮮人蔘味甘性寒涼。  在天時暑熱,人們流汗多的夏季,宜進食鮮人蔘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在香港,鮮人蔘是從韓國產地,鮮採後真空包裝,直送到超級市場出售。  選購鮮人蔘,要看蔘的鬚根的茂密程度和伸展的部分是否夠長。  鮮人蔘的營養,主要凝聚在鬚根。  而蔘的頂部最寒涼,帶苦澀味,可以除去。  鮮人蔘的主要營養在調節血液循環、生津開胃、提升人體的元氣、增強智力、延年益夀。 鷄肉味甘,性温。以童子鷄肉嫰少油,跟鮮人蔘搭配,相得益彰。  新彊大紅棗,含豐富維生素 「B」, 助皮下血液循環,抗皺紋,美白皮膚。  民間流傳的「日吃三粒紅棗,容顏不顯老」所言非虛。 栗子別名栗果, 味甜性温,入脾、胃、腎經。  栗子素有「千果之王」之譽。  栗子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鉀、胡蘿蔔素、維生素「B」族,為益氣補腎的果實。 大蒜殺菌力極強。  大蒜含蛋白質、維生素「E」、「C」、鈣、鐵、硒。  常吃大蒜,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穩定血壓、促進血液循環、調整糖代謝、防止血栓形成。 圓糯米補中益氣、健脾開胃、解毒。 凡糖尿病患者、脾胃虛寒、痰濕火旺、腹漲、發熱、咳嗽痰帶黃者慎食圓糯米。 鮮人蔘童子鷄湯之預備功夫:  把圓糯米洗淨,預先泡 2 至 3 小時,留泡過的水。  把童子鷄洗淨、去肺部,剪去鷄翅尖和鷄尾。  把大紅棗洗淨,預先泡 2 至 3 Read More …

「冬梅」笑傲飛雪喜迎春

自農曆十二月年廿三起到除夕夜,這段日子叫作「迎春節」。春節就是中國人的新歲的首日,亦是新年。農曆又稱為夏曆。此「夏」非「夏天」的夏。 中國農曆的暦法,是根據遠古年代務農社會對應月亮和太陽的運行編製而成的。一說是從夏代務農社會開始,另一說是根據漢代的太初曆。  農曆新年,是有漢族華人居住的地區,都有慶祝的活動。  其中,以地域區分的中國、越南、朝鮮半島皆慶祝春節。 除夕是春節的前一晚。許多時,除夕是農曆十二月的年三十。亦有例外的,像今年 (2016年)的除夕,就是在農曆十二月的年廿九。  「迎春」從年廿三到年廿九,只有七天。 在這七天內,有準備過新年的佈置、買賀年花、辦年貨、大掃除、做糕點、包水餃、祭祖、趕回鄉跟父母家團聚等。  2016 年農曆十二月年廿三是公曆的 2 月 1 日, 2016 年立春是農曆十二月年廿六,即公曆 2 月 4 日。  2016 年農曆十二月年廿八洗邋遢,即公曆 2 月 6 日。 農曆立春過後不久,除夕將到。 除夕是公曆 2 月 7 日。 第一天的春節,稱作正月年初一。 2016 年公曆 2 月 8 日是新歲年初一。古代漢族中國人過新年的慶祝活動,由上年農曆十二月年廿三到新年的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也是古代中國的年輕男女玩猜燈謎的日子。  今日香港,花市最應迎春節。花市由公曆 2 月 2 日,即農曆十二月年廿四起到除夕的公曆 2 月 7 日止。 中國人喜歡把春天的生機氣氛帶進家園,喜氣洋洋地過新年。 花農不惜長途跋涉地把盛放的花樹搬進花市場地。 有大桔小桔盆栽,象徵大吉大利。有桃花樹,象徵好運佳遇來。有清香的水仙花頭,帶來滿室飄香。有五代同堂、有富貴竹、有各式各様的蘭花、海棠。其中,有銀柳,象徴有銀。 在香港,獨少見梅花,梅花的故鄉是中國。 梅花耐寒,別名冬梅,是先開花後長葉。 寒風飛雪襲來,梅花愈冷愈開花。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