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的水果是身體內部發炎的元兇

一般基因改造的水果,價格很貴。其中的研發費用,有多年的實驗室的開支,一概都轉嫁給消費者。 當中的基因改造水果,有「夏威夷木瓜」,價格毫不便宜。消費者要學精明, 千萬不要認為貴價的木瓜是優質的木瓜。 由於在 1970 年,夏威夷土産木瓜嚴重地受蟲害,致木瓜慘淡收成。1991 年,美國的農業科學家研發出抗害蟲的方案。簡單的説,在實驗室內,把害蟲的基因注入木瓜的基因內,改造木瓜的基因,木瓜就免害蟲的侵害。改了基因的木瓜,就有害蟲的基因。 1998 年,夏威夷正式大量生產基因改造的商業木瓜。 數年後,該批基因改造的木瓜,出口到世界各地:加拿大、日本、香港、中國、德國等。 改造了基因的木瓜對農民本身沒有傷害。可是這些基因改造的木瓜對人類的健康,卻有副作用如引發身體發炎、敏感、奇難雜症、甚至癌症等。 要辨別基因改造的木瓜,看其品種的木瓜肉的顏色。熱帶亞洲生產的紅肉或黃肉是純種的、粉紅色肉多是基因改造品種。有籽無籽都是關鍵,純種水果有籽,基因改造水果無籽。 “Rainbow” 或 “transgenic” 品種是夏威夷的基因改造木瓜。進口的水果有密碼代號標記。PLU五位數子之首,若果是 “8 xxxx “,”8”是指基因改造的。 熱帶亞洲出產的木瓜,價格相宜又純種。木瓜從皮到肉到籽的木瓜酵素,助人體的消化系統,分解肉類成為容易吸收的蛋白質。 木瓜滋润皮膚、養肺、明目。在亞洲,木瓜美名「萬壽果」,實至名歸。

人類留鯊魚一條活路,等同放自己一條生路。

不要吃鯊魚、鯊魚翅和所有鯊魚製造成的副產品。 美國的邁亞美大學檢測多種鯊魚翅和其軟骨產品。在 2012 年,此等「食品」被驗出有劇毒 “BMAA” ,  會令人患上痴呆或神經缐的病毒。 神經缐的病毒是累積在人腦中,令腦細胞病變。鯊魚翅上檢測的病毒簡稱 “BMAA”。  而該病毒亦同時被發現在患有痴呆症病人的腦中。 痴呆病患者初時徴狀不明顯。 神經系統病患者初則口齒不清,不能正常説話;繼而肌肉萎縮,手腳不能伸直。西醫對此等症狀束手無策,歸咎於神經系統出現的病毒。 人類濫捕鯊魚為私利,殊不知製造所有產品是害鯊魚又害己。西方科學界稱珍品鯊魚翅羹,乃是人類自製的最昂貴代價的神經毒藥。 中醫對鯊魚的營養角度有誤導之嫌,吃鯊魚並不可以抗細胞癌變。鯊魚是海洋食物鏈中的最頂層。鯊魚最早出現遠在侏羅紀之年。海洋的毒素被鯊魚吃進肚腹中。鯊魚自身可能有防禦的機制,可是人類吃鯊魚等同吃進海洋的劇毒。深海魚類,體型不超大,魚油確含抗炎症的不飽和脂肪酸。 所以,吃魚要識揀,不要吃瀕危濫捕的鯊魚、鯊魚翅、及其所有副產品 。 人類留鯊魚一條活路,亦放自己一條生路。 鯊魚翅羮

香港的潮州菜中的打冷

潮州菜中的「打冷」比喻作庶民菜。 打冷普遍以冷的熟海鮮作招徠。 時令的海產包羅萬有,上價的有凍花蟹。  打冷的配角有魚丸、墨丸和牛丸。熟肉中有各式的鹵水肉類,如鹵水鵝肉、鵝雜中的鵝腸、鵝掌翼、鵝心、鵝肝等;鹵水豬腩肉、豬雜中的豬大腸、豬耳朵等。 「冷」字在潮州話是指「人」。為何打「人」,連潮州人都不明所以。 潮州家庭很少去「打冷」,因為食物太家常,幾乎天天也在吃。 反而,非潮州人就經常要去打「人」。昔日打冷的都是在大排擋,直到香港食環處要求大排檔入室。 在香港的西環和九龍的旺角,有不少的潮州打冷的好去處。 在九龍的尖沙咀,有不少潮州菜中的「達官貴人」菜式,諸如紅燒潮州翅、灼嚮螺盞、寸金紹菜卷等。 九龍城,過去有不少潮州家庭聚居。老一輩的潮州人,仍然留守九龍城。在九龍城的潮州菜館,相對尖沙咀是比較上的家常。  經典菜色如鹵水鵝肉、紅燒魚翅、香煎鲳魚片、凍魚、護國菜的太極素菜羮等以響知音。 中國人家庭愛在茶餘飯後彼此聯繫,家常菜是維繫兩代人的窩心菜。

獨具風格的潮陽甜湯系列之「薑薯綠豆爽」

每個家庭的組成,是由幾何計的個人家庭彼此融合。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由多個民族,源起數千年前,不斷的融合演變。 同一族人,由於身處於不同的地區,飲食風俗多少有參差。 家庭中基要份子的夫妻,各自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從父家帶來私家食譜。 在夫妻間不斷磨合的歲月中,彼此又譜出別具風格的菜式,代代傳承,成為民族菜。 潮州民族菜式以一道新春潮汕甜湯 – 薑薯綠豆爽為例子。  薑薯在春節當造,產於潮陽。 潮陽位處潮汕海濱區。  潮陽人喜於新春期間,把薑薯製成清甜湯,以之款待來賓。吃薑薯多在喜慶日子,寓意美滿幸福。 薑薯可以配上紅棗或去衣綠豆,調加冰糖成甜湯。  潮汕人的甜湯就是湯中加甜。  每逢春節、喜慶節日、新袍入門、接待貴客等;好客的潮陽人必奉上一道薑薯甜湯。  一碗潮陽人家的薑薯綠豆爽,維繫著同鄉的感情。 在古籍上,姜字通薑字。  故此,姜薯即薑薯。薑薯在外觀上跟新鮮淮山藥有三分相似,外皮下也有黏液。簡易處理薑薯的方法,把薑薯略洗去泥,刨去外皮。由於手觸之處有黏滑感;建議以少許粗的食鹽灑在手指上,拿起薑薯,把其切成薄片。 薑薯除作甜湯外,又可以切成粒加入糕點中,或製作菜式。薑薯主要的營養,提供膠質,潤滑骨骼與骨骼的交接處。薑薯的澱粉質,提供熱量。 澱粉質又是健康細胞組成的重要份子。 把薑薯薄片加進煮成的甜湯鍋內,滾幾滾至捲起,便可撈起來吃。煮過的薑薯啖啖脆滑兼清甜。 吃薑薯的習俗源出潮陽,不限於潮陽人。  在廣大的潮汕區: 諸如潮安、饒平、澄海、揭陽區住的潮汕人,偶有所聞,未必都吃過。 至於一般潮州人耳熟能詳之綠豆爽甜湯,大部份的潮州人都吃過。 綠豆爽的製作方法,看似簡單卻不易。首先把適量的去衣綠豆,隔夜浸軟。 把浸泡後的去衣綠豆,加入凍水中。 應各人的口味,以大火煲十分鐘左右。 過火,太過軟爛。 不夠火,又太硬。 火候剛好,囗感爽脆。趁其熱,混入冰糖,攪拌至冰糖融和。 獨具潮陽風格的薑薯綠豆爽甜湯,把薑薯配上綠豆爽,頗考功夫。  筆者有幸「作為」潮陽人家的上賓, 品嚐到非一般的潮汕民族的甜湯,嘆為觀止。

漢族的中秋節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著作的七言絕句古詩。 此詩描述一名小宮女,舉目無親,明月夜份外思親。 那日是在農曆七月初七日,俗稱七姐誕。 今天韓國的仲秋節,又稱秋夕和嘉徘日。 仲秋是在秋季的第二個月。 一輪完美的滿月,也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韓國的仲秋節,始於新羅時代。  韓軍以智擊敗㴾海國,以仲秋節紀念。 其仲秋節跟漢族的中秋節,是同一天。 在中秋節, 全球華人舉頭賞月滿,闔家享團圓。 鄕民感恩豐收農産,遊子回鄉祭祖,朋友家人相互送禮物。 中秋節賞月始於祭月文化,古代在春季祭日,在秋季則祭月。正式以農曆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則由唐太宗起。 唐太宗即位後,於貞觀四年,有「渭水之戰」。  唐太宗親征大軍擊敗突襲京城外的外族突厥。  唐太宗率領的軍隊,在農曆八月十五日,凱旋歸國。 唐京城長安,群臣百姓,通宵暢飲慶賀漢軍歸來。 今天在中國的南方,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猶勝中國的北方。 這是由於南方的民族寫著漢族人的歷史,說的是漢族人的母語言,吃的是漢民族人的飲食文化。據歷史文獻的記載,漢族人慶祝中秋節始於唐太宗年代,盛於宋代,口耳相傳有千多年的歷史。 華夏族人從黃土高原輾轉來到南方,追溯到中古時代。 漢代稱霸中原末期,北方數個遊牧部落南下,史稱「五胡亂華」。   群雄逐鹿中原,煙火四起。 相傳不少官家率領僕婢,衣冠南渡離開兵荒馬亂的中原。 漢族是外族對漢代建國的國民的通稱。漢人在南方重建家園, 漢族的高度文化水平同化了南方原來的百越民族。  漢族的賞月文化,也在南方流傳下來。 中秋節的吃月餅文化,相傳是始自唐太宗。 有一吐蕃人見唐太宗戰勝回國,給唐太宗遞上胡餅祝賀。 唐太宗接過胡餅,在滿月的月色下,分給大臣分享。 在唐代,月餅別名胡餅,團圓餅、豐收餅、月團等。 今天,月餅多姿多樣。 有潮州口味的綠豆蓉酥皮、有廣州口味的蓮蓉咸蛋皇。 有新款的冰皮月餅,有如棋子般大小的不同類型的月餅。 這些月餅都是由胡餅蛻變出來。 秋風起,令人聯想到是農產豐收。街頭巷尾,飄來濃濃的糖炒栗子香味。 秋風起,三蛇肥。  南方的蛇羹配薄脆菊花瓣,是補益神經系統的野味。 秋風起,螢火蟲遍山野,風高賞流螢。 仲秋,一輪滿月,照耀著在南方重震家聲的漢族人家。  

風霜中的大帽山

中國 2016 年「大寒」日是 1 月 20 日,這日跟「冬至三九」極寒冷有密切關係。 冬至是上年的 12 月 22 日,「三九 」二十七日,剛好是翌年的 1 月 18 日。 「大寒」是中國人全年 24 節氣的最後一節,亦是宣告進入全年最寒冷的日子。 經過這段寒冬,就迎來「春節」, 即是中國人的新年。 2016 年的「大寒」名符其實預告「大嚴寒」季度。 寒流吹襲北半球各地,包括中國華北的東北、華南的廣東、日本關東和東北、歐洲大陸、及北美東部各城市等。 而 2015 年,以上的區域卻經歷其最酷熱的一年。 反常的現象關係在「厄爾尼諾」的全球暖化現象。 該暖化現象逼使大量暖空氣流入北極帶,令北極暖和,又擠出北極的冷空氣。 冷空氣的密度較暖空氣高,冷空氣的氣壓亦較暖空氣高。氣流風向是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北極地的氣壓平衡受到干擾失衡,冷空氣從北極流出,形成寒流侵襲北半球各地。 許多鮮有下雪的地區有霜降結冰,而向來冰天雪地的地區有大風雪吹襲。 全球暖化都是人類種下的惡果。 香港在「大寒」後的三日內,氣温在離岸及高地急速下降至攝氏零度至三度不等。 高地的氣壓相對地高,風力因而越大;下降的氣温加風力轉強,令人感覺更寒風刺骨。 大帽山的山頂區,氣温急降至攝氏零下五度,沿山路結冰。 香港有越野賽舉辦單位在 1 月 23 日,進行野外 100 公里耐力挑戰賽。該賽事為期 30 小時內進行,參賽人士有數千人。 舉辦單位無視香港天文台寒冷天氣預警,如期進行賽事。 該賽程終段以香港最高的大帽山往下山段作終結。 向來有在大帽山行山運動的人士,都知道山上吹的是烈風程度。 更何況在寒流吹襲之下,有霜雨,路面又斜又濕滑。 山上不單無街燈,更無覆蓋的互聯網,通電話的訉號亦微弱。 參賽者皆輕身上陣,能在 9 至 12 小時內完成 Read More …

普天下同慶永生主降臨的聖誕節

在世界的多個地域,每年的西曆 12 月 25 日定為聖誕節。 那位聖人癲倒眾生、令世人瘋狂? 無論有無宗教的人群,大都喜迎聖誕節。  聖誕當日和翌日列為公眾假期,在銀行和政府工作的,都不用上班。 若果聖誕當日在星期四或星期五,不期然都多請 3 天例假,就共有 9 天的假期。而上學的那群學生和教師,聖誕假期從 14 天到 28 天不等。  此外,最興奮的要數零售業的商家和製造廠家。  在聖誕,人人互送禮物,或作交換禮物,不免大破慳囊去購物。  在商業區繁華的街道,和地標性的大樓,皆張燈結綵,掛満所謂的聖誕燈飾。 商場和商店都特別訂來應節的聖誕花和聖誕樹作佈置。 有些家庭趁聖誕的長假去外地旅遊,亦有些朋友相約到郊野公園遠足,遠離塵囂的鬧市。 有想過聖誕節的起源嗎?  原來聖誕節要追溯到公元的三世紀末期的 274 年(274 A.D.) 在羅馬大帝國的「冬至」日。 在那年,「冬至」日剛好是在西曆的 12 月 25 日。  當時羅馬大帝國的國君(Aurelian),供奉多神。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遠離北半球,白晝最短。  「冬至」日後,太陽逐漸向北移,白晝漸長,黑夜漸短。 太陽回歸北半球,陽氣回升,大地回復春色。  羅馬帝國在北半球,而當年的羅馬帝國的國君信奉太陽神,就定當年的「冬至」日,即西暦 12 月 25 日為「太陽誕」。  這供奉太陽神的大國一連慶祝 12 天, 從 12 月 25 日到翌年 1 月 6 日。 數十年後的公元四世紀初葉的 Read More …

The family of Chan has their own signature totem as seen in their Chinese Last Name 「陳」

陳姓圖騰的產生,先從陳字說起。陳字的含義之一是陣列。陳字在古代與陣字相通,故古代陳字意義之一為陣列,即旌旗之下,戰車、士兵列陣于國土待戰出征。史載:是黃帝發明了古代高輪車,高輪車成為黃帝部落的象徵,故黃帝又稱軒轅氏。而陳氏是黃帝後裔,自然與車有關;加之陳姓形成那個時代,即陳國建國初期,陳胡公是周武王乘龍快婿,陳國與周王朝關係甚密,陳國軍隊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征戰入侵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內反叛的諸候國,干戈擾攘,征戰不息。旌旗飄揚、鼙鼓聲震、戰車轔轔、戰馬蕭蕭、兵士整裝持戟、車馬列隊待發之場面,成了陳國象徵性的壯景。陳姓在這個時期形成,陳姓圖騰也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