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中秋節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著作的七言絕句古詩。 此詩描述一名小宮女,舉目無親,明月夜份外思親。 那日是在農曆七月初七日,俗稱七姐誕。 今天韓國的仲秋節,又稱秋夕和嘉徘日。 仲秋是在秋季的第二個月。 一輪完美的滿月,也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韓國的仲秋節,始於新羅時代。  韓軍以智擊敗㴾海國,以仲秋節紀念。 其仲秋節跟漢族的中秋節,是同一天。 在中秋節, 全球華人舉頭賞月滿,闔家享團圓。 鄕民感恩豐收農産,遊子回鄉祭祖,朋友家人相互送禮物。 中秋節賞月始於祭月文化,古代在春季祭日,在秋季則祭月。正式以農曆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則由唐太宗起。 唐太宗即位後,於貞觀四年,有「渭水之戰」。  唐太宗親征大軍擊敗突襲京城外的外族突厥。  唐太宗率領的軍隊,在農曆八月十五日,凱旋歸國。 唐京城長安,群臣百姓,通宵暢飲慶賀漢軍歸來。 今天在中國的南方,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猶勝中國的北方。 這是由於南方的民族寫著漢族人的歷史,說的是漢族人的母語言,吃的是漢民族人的飲食文化。據歷史文獻的記載,漢族人慶祝中秋節始於唐太宗年代,盛於宋代,口耳相傳有千多年的歷史。 華夏族人從黃土高原輾轉來到南方,追溯到中古時代。 漢代稱霸中原末期,北方數個遊牧部落南下,史稱「五胡亂華」。   群雄逐鹿中原,煙火四起。 相傳不少官家率領僕婢,衣冠南渡離開兵荒馬亂的中原。 漢族是外族對漢代建國的國民的通稱。漢人在南方重建家園, 漢族的高度文化水平同化了南方原來的百越民族。  漢族的賞月文化,也在南方流傳下來。 中秋節的吃月餅文化,相傳是始自唐太宗。 有一吐蕃人見唐太宗戰勝回國,給唐太宗遞上胡餅祝賀。 唐太宗接過胡餅,在滿月的月色下,分給大臣分享。 在唐代,月餅別名胡餅,團圓餅、豐收餅、月團等。 今天,月餅多姿多樣。 有潮州口味的綠豆蓉酥皮、有廣州口味的蓮蓉咸蛋皇。 有新款的冰皮月餅,有如棋子般大小的不同類型的月餅。 這些月餅都是由胡餅蛻變出來。 秋風起,令人聯想到是農產豐收。街頭巷尾,飄來濃濃的糖炒栗子香味。 秋風起,三蛇肥。  南方的蛇羹配薄脆菊花瓣,是補益神經系統的野味。 秋風起,螢火蟲遍山野,風高賞流螢。 仲秋,一輪滿月,照耀著在南方重震家聲的漢族人家。  

冬瓜面面觀

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吃過農曆的五月糭,寒衣冬被可以收。 「夏至」沓然到來,今年是 2016 年 6 月 21 日。 在 「夏至」那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缐上空。 地域越北,白晝越長。  過了「夏至」,太陽緩緩向南移。  北半球的白晝日比日短, 黑夜日比日長。  「夏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其中最重要的一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以測日影確定「夏至」。  「夏至」指日影短至,太陽直射人的頭頂。  「夏至」的天氣不是最炎熱的,天色卻很好。  偶然來一場大驟雨,解除夏旱,令農作物欣欣向榮。 「夏至」後,陽氣生,陰氣衰。人體對應為火氣大,囗乾舌燥。  此其時,以緩解體內的燥熱為先,宜選擇下火清熱的食材,輔之以生津補氣的食物。 夏令清補的蔬菜有冬瓜、節瓜、勝瓜、南瓜、苦瓜、洋葱、金針菇、蓮藕、菠菜、蕃薯葉、及各樣的白和綠色的花菜。  夏天吃煎炸,人體易上火。  夏天的飲食,以清淡生津、補中益氣、潤腸止渴、清熱解煩、安神涼血為上。 夏天天氣酷氣,長在冷氣間活動的人,容易在太陽下中暑。  消暑除煩首選瓜類中的冬瓜。 冬瓜別名東瓜,原產南中國和印度。 今天,廣泛地在東亞和南亞地區有栽培。  冬瓜雖然生性愛濕潤和暖和的氣候,但有抗旱的能力。  冬瓜是晚春播種,在夏秋採收。  冬瓜的得名,在於能在南方的冬季過冬。 冬瓜和節瓜是同一家族。 未成熟的冬瓜表皮有毛;成熟時表皮有薄薄的一層白蠟。  此層白蠟,助冬瓜保存。 冬瓜又叫白冬瓜、白瓜、杭瓜、毛瓜、水芝、地芝等名稱。  冬瓜除果實作食材外,冬瓜的種子、冬瓜仁、冬瓜瓤都有不同的功用。 冬瓜,是減肥的人的理想食材。 冬瓜有多類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膳食纖維。 現代對冬瓜藥理的研究,分析冬瓜中含「丙醇二酸」,有效抑制澱粉醣類轉化為脂肪。而冬瓜中的「葫芦巴碱」,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的功能。 冬瓜本身的熱量並不高,減少人體積屯脂肪,加速消耗熱量,收減肥之效,故有美人瓜之稱。 冬瓜的種子,性微寒,能入藥,具 清肺化痰的功效。  把新鮮的冬瓜瓤去籽,搗爛成糊狀直接敷面,可以清除毛孔黒頭、色班和抗皺。 把冬瓜瓤煮湯或煎茶飲,收利尿、消腫、和減肥之功效。 把冬瓜仁曬乾、磨成粉,和適量的水調和,用作洗面。  冬瓜仁也可以潤澤皮膚,消除色班。  冬瓜的嫩芽、捲鬚和葉則可食用。 冬瓜皮比冬瓜肉有益,把冬瓜皮擦淨,切成大片和冬瓜肉同煮湯。冬瓜味清,配以乾瑤柱、冬菰粒、蝦米、上湯同煮湯,味道鮮美。  冬瓜湯作為夏令家常湯水,簡單美味。  其食療功效,有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利尿消腫、潤肺化痰、消脹滿、消腳氣、消粉剌的作用。 冬瓜雖然有甚多益處,可是忌食和慎食者,包括脾胃虛寒者,久病陽虛滑泄者,手足冷者,患癌症的脾虛者。 冬瓜盅,是中國南方的一道名菜。冬瓜盅,源於西瓜盅。西瓜盅是大清慈禧太后的宮廷食品。 冬瓜盅的做法(2 至 4 人份量): Read More …

漢方鮮人蔘童子鷄湯健脾益元氣

中韓同步播出的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落畫了,當中一幕,仍在中韓各地廻響。  其中「尹中尉」女醫生,在感染疫症後,身體初愈。 她要求吃蔘鷄湯。  劇中兩位男軍人「劉大尉」和「徐上士」分別為其紅顏知己「姜醫生」和「尹中尉」親自下廚。  他們奉上「温暖牌」蔘鷄湯給心上人,表現體貼入微。  鮮人蔘是凊涼的食材,滋補病後初愈的人。體虛的人宜吃鮮蔘鷄湯,調和血氣,促進血液循環。 在末伏(八月中旬),我來到首爾,品嚐正宗的鮮人蔘童子鷄湯。 剛端上枱來的香氣四溢的鷄湯,令本人簡直垂涎三尺。 而佐食的有人蔘酒、鮮青椒、鮮洋䓤、泡菜等。 首爾風味難忘,不禁連吃了兩天蔘鷄湯,仍在回味。 韓風的蔘鷄湯,是根據漢方的食譜,以下是填在童子鷄內的材料:  1 條韓國鮮人蔘連鬚根 圓糯米少量 大紅棗 2 粒 栗子 2 粒 大蒜數顆 薑數片 青蔥數條 鮮人蔘味甘性寒涼。  在天時暑熱,人們流汗多的夏季,宜進食鮮人蔘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在香港,鮮人蔘是從韓國產地,鮮採後真空包裝,直送到超級市場出售。  選購鮮人蔘,要看蔘的鬚根的茂密程度和伸展的部分是否夠長。  鮮人蔘的營養,主要凝聚在鬚根。  而蔘的頂部最寒涼,帶苦澀味,可以除去。  鮮人蔘的主要營養在調節血液循環、生津開胃、提升人體的元氣、增強智力、延年益夀。 鷄肉味甘,性温。以童子鷄肉嫰少油,跟鮮人蔘搭配,相得益彰。  新彊大紅棗,含豐富維生素 「B」, 助皮下血液循環,抗皺紋,美白皮膚。  民間流傳的「日吃三粒紅棗,容顏不顯老」所言非虛。 栗子別名栗果, 味甜性温,入脾、胃、腎經。  栗子素有「千果之王」之譽。  栗子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鉀、胡蘿蔔素、維生素「B」族,為益氣補腎的果實。 大蒜殺菌力極強。  大蒜含蛋白質、維生素「E」、「C」、鈣、鐵、硒。  常吃大蒜,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穩定血壓、促進血液循環、調整糖代謝、防止血栓形成。 圓糯米補中益氣、健脾開胃、解毒。 凡糖尿病患者、脾胃虛寒、痰濕火旺、腹漲、發熱、咳嗽痰帶黃者慎食圓糯米。 鮮人蔘童子鷄湯之預備功夫:  把圓糯米洗淨,預先泡 2 至 3 小時,留泡過的水。  把童子鷄洗淨、去肺部,剪去鷄翅尖和鷄尾。  把大紅棗洗淨,預先泡 2 至 3 Read More …

卷心菜 – 健脾胃、壯筋骨、抗炎症

卷心菜原產於地中海國家沿岸各國,有青色的和紫色的外葉兩種。  其得名於外型如一個大圓球,由大大片的葉子由內而外層層叠叠地彼此包裹著。  其他的名字有包心菜、蓮白、洋白菜、圓白菜、蓮花白、甘藍、包菜、大頭菜、野菜、椰菜、高麗菜。 高麗菜這名字最「考」起大家的智商。  此菜名查實是出自潮州人的鄉音,讀音是「過哩」,再以拼音方式寫成繁體中文。  此品種的菜從異國傳入中國很多年了。  汕頭在 1860 年 1 月 1 日成為商埠,多國的外商登陸汕頭港。  汕頭位於中國沿海的東南岸,鄰近潮州。 華洋雜貨從汕頭港轉運至中國和亞洲各國。 卷心菜得以被各界受落,自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  卷心菜在北半球每年 2 月至 5 月收成,是春季的當造蔬菜。其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卷心菜在中東,是生吃作蔬菜「沙拉」。  在歐州,卷心菜混合「蛋黃沙拉」醬做成前菜 “Coleslaw”。 在俄羅斯,卷心菜是「羅宋湯」的主要材料。 在中國,把卷心菜切成絲跟泡過的粉絲甘筍絲煮成素食、或切成片炒年糕、或切成條狀跟冬菇絲撈麵條。  最精彩的莫過於潮州風味,把卷心菜絲,冬菇粒、鮮蝦或蝦干、甘筍粒預先爆炒過,再輕輕地攪拌進熟飯中。  簡單的一道飯,就是健康之源。 卷心菜的魅力橫掃全球,究竟是甚麼原因?  卷心菜比中國的大白菜「津白」的維生素 「C 」高出達一倍。 卷心菜富含膳食纖維,助腸道蠕動防便秘。 最新的醫學研究,新鮮的卷心菜中含有「植物殺菌」素,達消炎抑菌、治咽喉炎、蚊蟲咬傷、外傷腫痛、胃痛、甚至牙痛。 卷心菜含抗癌物,有效抑制乳腺癌。 卷心菜位列抗癌蔬菜中的第五名。 卷心菜富含「潰瘍愈合因子」的維生素,是胃潰瘍患者的食補。 卷心菜中含有絡,調節人體的血糖和血脂,是體胖和糖尿病的食補。 卷心菜含的葉酸雖然比菠菜和莧菜少,卻不礙人體吸收其中豐富的钙質。  保持鈣質的吸收,助骨骼健康,老年人也健步如飛。 卷心菜是貧血者的佳音。 卷心菜富含抗氧化的營養素、抗衰老、預防感冒、抵禦疾病。                  

潮汕風味的家常半煎煮魚

香港人的囗福不淺。  無論野生的海魚、魚排的養殖魚、工廠式生産的養殖魚、入口的各類冰鮮或急凍海鮮等,應有盡有。 一樣米食百樣人,一條魚有百般煮法。  粵菜中的潮汕菜,烹調魚以「鮮」字掛帥。 潮汕菜中有別樹一格的「魚飯」。  鮮魚一條,劏肚唔打鱗,猛火蒸熟。  上枱前,在室温以涼風把魚鱗吹乾。  秋冬春季品嚐「魚飯」最好不過。  品嚐前,以小餐刀在魚背側輕輕由上而下劏開魚鱗皮,再用手以陰力揭起魚皮, 雪白的魚肉呈現眼前。  以一小碟「普寧豆醬」佐食為精髓,此魚能充肌,故稱其為「魚飯」。 富潮汕烹調特式的菜餚,離不開中芹菜和普寧豆醬。  在烹調鮮魚方面,有半煎煮。 半煎煮意思是單煎一面,另外一面是煮。 當中的特式,取煎魚散發的香味,和取煮魚透出的嫰滑魚口感。  這道菜式仗著普寧豆醬,帶出其咸鮮味。 不須要另加豉油、醬油、或鹽。  中芹菜提升整道菜的鮮味。  中芹菜的營養豐富,降三高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壓。 潮汕風味的家常半煎煮魚 材料:  精選鮮魚一條,劏肚兼打鱗。  洗淨盛乾水,備用。 2.  溝勻半碗普寧豆醬和大半碗潔淨水。 3.  薑三大片(拍薑數下)、葱白數條。 洗淨,盛乾水,備用。 4.  中芹菜 150 克, 梗切小段,保留菜葉原好。 洗淨,盛乾水,備用。 5.  煮食用的橄欖油。 6.  酒 – 白葡萄酒、或米酒、或花彫酒。 易學易精的烹調法:  起白鑊,爆香薑片,加入少許油,加入葱白,爆葱白至微黃。 2.  加入中芹菜,炒至菜身微軟。 3.  盛起薑、葱白和中芹,備用以回鑊。 4.  加少許油,轉慢火,不要等有白煙起,即放下鮮魚。  慢火煎魚至有香味,和檢視魚皮離鑊不黏底。 5.  灒酒於鮮魚四週,待酒精揮發掉。 6.  加普寧豆醬汁於鮮魚身上,把薑片和葱白回鑊。  然後,蓋上鑊蓋煮魚。視乎魚的厚薄定時間,3 公分 Read More …

荢薺當造在春季

「荢薺」又名馬蹄、水栗、地下梨子。  爽甜的荢薺,吃法多端。 可以把其去皮串起來生吃、或是清炒、切碎蒸牛肉餅、原個去皮作為湯料。 馬蹄粉配上黑糖做成的馬蹄糕,加上切成粒粒或薄片的馬蹄,是一道令人齒頰留甘的甜食。 馬蹄,原產地是印度。 在中國,久負盛名的桂林市出產的馬蹄,爽脆清甜無渣。 在明清代時,一度是朝廷的進貢品。 荢薺含「荢薺英」, 有活性抗癌、降血壓的食療功效。  荢薺有豐富的維生素A, B1,B2, C;蛋白質、粗脂肪、澱粉、鈣、磷、鐵、胡蘿蔔素等微量元素。功能以舒肝明目,清熱潤肺去痰,涼血解毒,及生津消滯。 因荢薺性寒味甘,體弱和小兒遺尿患者要避免食用。  生吃則要洗淨去皮,和用開水燙過。 春季是荢薺當造的季節,個頭大,皮薄肉脆,價錢約每磅 HK$10。  荢薺作為水果、蔬菜、或是入藥用,瓣瓣精彩。

「春分」養生宜甘温忌寒燥飲食

春分是把春天的九十天分為一半。  自中國周代開始,有在春分日拜祭太陽。  春分為中國農務社會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節氣以地球環繞太陽所引起的氣候變化而定。  在「春分」日,太陽直射地球的赤道。  太陽行到黃經零道或 360 度;令到在南、北半球平分太陽光照和晝夜。  從這天起,太陽慢慢向北移。  在北半球,白晝比夜晚,一天比一天長。   全年,只有春分和秋分,是晝夜平分日照。 不過,在秋分日,太陽行到黃經 180 度。 黃道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春分自每年的 3 月 20 (或 21)日起至 4 月 4 日。  2016 年的春分日定在 3 月 20 日(星期日)。  在這一天,白天跟晝夜同等長,各為 12 小時。 太陽是在正東方升起,及在正西方日落。 在赤道,太陽是在正上方。  春分既然白晝跟黑夜同等長,在養生上貴乎平衡。  平衡意思是指不進食寒涼或燥熱的食物,首選以食物帶甘和温性的。 肝跟膽、心跟小腸、脾跟胃、肺跟大腸、腎跟膀胱 ;各臟腑有各的對應。正如脾不好,胃就不好。  胃不好,脾也好不到那裏。人進食,食物從食道去到胃中。所以,要胃好,首先要健脾。  此外,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有助修復和維護肝臟功能健康。 春分是春天已經過半,飲食調節應減少吃酸性的食物。 食物中帶甘、平和温性的,其中有菠菜、大棗、山藥、大米、炒扁豆、甘筍、芋頭皆健脾胃。至於生薑、葱、蒜苗、花椒、韮菜等皆能散寒。  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豆制品、雞蛋、雞肉、魚、蝦、牛肉等。  豬和羊含比較高量的飽和脂肪酸,會加重肝臟代謝的負擔。 若選吃以上兩種肉類時,以瘦的腱和柳合宜。 味甘性寒的食物,可搭配散寒的食物,令整道菜的性轉溫。 春分吃富維生素 C 的蔬菜有小白菜、西紅柿和燈籠椒等。 富維生素 A 的蔬菜有甘筍、莧菜等。 Read More …

「蓮」渾身是寶

在北半球,每年八月中旬,農民就在塘中沼澤處開始收割蓮藕。 秋冬季是吃蓮藕的好季節。 蓮藕是蓮的那部位? 蓮藕是蓮的莖。莖上有節和節間。蓮的莖生長在淤泥中,是一種根狀的變態莖。  蓮是整株植物的總稱。  蓮的花稱為荷花。 古語謂: 「蓮出於污泥而不染。」 這是隱喻清高的人格不受低俗環境所影響。 蓮的整株有食用兼具藥用的價值。  生的鮮藕性寒涼,入胃經,可把洗淨去皮的鮮藕節和莖壓搾成藕汁飲。  鮮藕汁的功效: 止血、止吐血、涼血消瘀、止燥熱咳、止口渴、止煩悶、止嘔和止酒醉。   熟的藕性質轉温,入胃肝經。  熟藕養血補脾,滋陰益血氣。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心經。 蓮子含鈣補骨骼、安神助睡眠、補脾止瀉、抗衰老。 蓮蓬性澀濕、味苦。 其有散瘀、清熱毐、補肺的功效。 蓮葉性平,咁甘苦,入脾肝經。 蓮葉別名荷葉,有消脂,降壞膽固醇,降血壓的功效。 藥補不如食補。  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適當地加入蓮在餐單中,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  渾身是寶的蓮令人刮目相看。

風霜中的大帽山

中國 2016 年「大寒」日是 1 月 20 日,這日跟「冬至三九」極寒冷有密切關係。 冬至是上年的 12 月 22 日,「三九 」二十七日,剛好是翌年的 1 月 18 日。 「大寒」是中國人全年 24 節氣的最後一節,亦是宣告進入全年最寒冷的日子。 經過這段寒冬,就迎來「春節」, 即是中國人的新年。 2016 年的「大寒」名符其實預告「大嚴寒」季度。 寒流吹襲北半球各地,包括中國華北的東北、華南的廣東、日本關東和東北、歐洲大陸、及北美東部各城市等。 而 2015 年,以上的區域卻經歷其最酷熱的一年。 反常的現象關係在「厄爾尼諾」的全球暖化現象。 該暖化現象逼使大量暖空氣流入北極帶,令北極暖和,又擠出北極的冷空氣。 冷空氣的密度較暖空氣高,冷空氣的氣壓亦較暖空氣高。氣流風向是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北極地的氣壓平衡受到干擾失衡,冷空氣從北極流出,形成寒流侵襲北半球各地。 許多鮮有下雪的地區有霜降結冰,而向來冰天雪地的地區有大風雪吹襲。 全球暖化都是人類種下的惡果。 香港在「大寒」後的三日內,氣温在離岸及高地急速下降至攝氏零度至三度不等。 高地的氣壓相對地高,風力因而越大;下降的氣温加風力轉強,令人感覺更寒風刺骨。 大帽山的山頂區,氣温急降至攝氏零下五度,沿山路結冰。 香港有越野賽舉辦單位在 1 月 23 日,進行野外 100 公里耐力挑戰賽。該賽事為期 30 小時內進行,參賽人士有數千人。 舉辦單位無視香港天文台寒冷天氣預警,如期進行賽事。 該賽程終段以香港最高的大帽山往下山段作終結。 向來有在大帽山行山運動的人士,都知道山上吹的是烈風程度。 更何況在寒流吹襲之下,有霜雨,路面又斜又濕滑。 山上不單無街燈,更無覆蓋的互聯網,通電話的訉號亦微弱。 參賽者皆輕身上陣,能在 9 至 12 小時內完成 Read More …